小径分叉的花园

Khotyn 的网志,记录生活,记录想法

27 Nov 2021

被讨厌的勇气--勇气心理学

Image

最近看了一本有点儿鸡汤的心理学的书,是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合著的“被讨厌的勇气”,整本书以一个青年和一个哲学家对话的形式来逐步阐述了阿德勒的心理学,因为是对话的形式,所以整本书的可阅读性非常高,以至于我觉得都有点儿鸡汤了,但是这些“鸡汤”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又有阿德勒这个心理学大师的支撑,还是挺让人信服的,只是要把这种心理学应用到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大概需要莫大的勇气。

那么阿德勒到底是谁,我们可能都听说过弗洛伊德,听说过荣格,但是可能都没有听说过阿德勒。阿德勒是个人心理学的开创者,因为研究个体心理学,阿德勒脱离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专注于人们如何克服优越感或自卑感,他一本非常有名的书就叫做“自卑与超越”。

Image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派一个很大的不同就在于个体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更多的考虑的是现在的“目的”,我们在分析一个人性格的时候,精神分析学派往往是原因论地进行分析,比如把一个人成年之后的某种性格归因到少年时候的某种经历,现在我们也会强调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这些都是进行原因论地分析,阿德勒认为原因论地分析并不能帮助人们摆脱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原因论也会导致我们在分析心理问题的时候“主动”地将过去的一些经历进行连接,来解释现在的问题,有点儿拿着问题找原因,但是找到了也无济于事,会一直止步不前。

而目的论强调的是有些心理上的问题是由于潜意识中想要达到某个目的而制造出来的,举个例子来说,某个自闭症的患者可能一要到外面去,就会出现不安的情绪,那么这两个事情到底哪个是原因,哪个是结果,阿德勒认为是“由于不想到外面去,所以才制造出不安情绪”,虽然书中没有明说,但是我认为可能更多的是潜意识的作用。

前面提到阿德勒的心理学专注于帮助人们克服优越感和自卑感,自卑感来自于和别人的对比,自卑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判断,而不是一个客观的事实。自卑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为什么我们要克服优越感呢?自卑情结有时会发展成优越情结,人们表现地很优秀,但是这是一种虚假的优秀,人们特意自吹自擂,其实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想要通过优越感来“压住”别人。无论是自卑感还是优越感都是来自于和别人的对比,因此阿德勒认为人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他主张我们不能陷入和别人的对比当中,陷入和别人的竞争当中,更加健康的自卑感来自于和“理想的自己”进行比较,而不是和别人的比较。

人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但是人又无法摆脱人际关系,即使是一个非常非常宅的人,也会点外卖,和外卖员接触,也会网购,和快递员接触,那么到底有什么办法来摆脱人际关系所带来的烦恼?阿德勒给出的解决方式是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们也不用非要去改变别人,阿德勒主张对人际关系中的事情做课题分离,自己的事情最终还是要自己来,如果你是为了满足别人,而把自己搞得非常拧巴,那么自然会烦恼,如果你非要改变一个有他自己的想法的人,那么烦恼自然也会寻你而来。对于孩子而言,阿德勒也主张孩子的事情是他自己的事情,不要非要改变他什么,你可以制造一些环境,让他受你的影响,但是不要妄加干涉,你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放弃寻求他人的认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放弃批评,也放弃表扬,在对待孩子上放弃赏罚教育。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被表扬的那一方其实是得到了表扬方的认可,这里面隐含着一种纵向的人际关系,一方是强势的,一方是弱势的,阿德勒心理学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做“横向关系”,大家都是不同的,但是大家都是平等的,对于别人的成就,我们可以鼓励,对于别人的帮助,可以感谢,但是不要评价别人。

当我们和周围的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平等的关系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相处,可以更加平和地对待周围的人,把大家当成伙伴,而不是上下级地关系,也可以做到更加无私地付出,而不追求回报。

说了这么多,阿德勒的心理学更多的是关乎自己的,而不是关乎周围的人,所以才叫做个体心理学吧,只是这个个体心理学知易行难,人生最难的事情就是和自己和解,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接纳自己。